欢迎访问!

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

热门关键词: 
当前位置:返回首页

  央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(记者 王进文)9月15日,“一把手发布·京华巡礼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顺义区专场举办。会上,顺义区委副书记、区长崔小浩介绍,“十四五”以来(2021至2024年),顺义区GDP年均增长5.8%,去年总量达2388亿元;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.5%,三年跨越两个百亿元台阶、去年总量突破600亿元;工业产值年均增长8.2%,去年总量近2000亿元、稳居全市前三;今年上半年,GDP总量继续保持平原新城首位,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全市第四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%、位列全市第二,全区各项事业扎实推进,为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按照全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总体布局,顺义区聚焦“5+4”主导产业体系,强化创新驱动、推动“两业融合”,首都产业发展大区的基础更牢、成色更足。

  一是推动高端制造业“挑大梁”。重点围绕“新能源智能汽车、航空航天、第三代半导体、智能装备、医药健康”五大高端制造业,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。

  二是促进现代服务业“提质效”。重点围绕“航空服务、商务会展、产业金融、科技服务”四大现代服务业,积极塑造发展新动能、新优势。

  顺义是首都的空中门户、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,拥有客流量排名全球前列的首都国际机场,通达全球57个国家的225个航点、其中洲际航点数量位居全国首位。顺义区集聚外资企业950余家,开放发展优势明显。

  当前,顺义区正在深入落实全市“一区一策”支持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方案,聚焦“国际化、类海外”,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和产城融合国际新城。

  一是以“两区”建设为抓手,不断提升“国际化”水平。二是重点聚焦西南片区,加快建设“类海外”环境。

  “下一步,顺义区将围绕‘创新创业、营商服务、生活居住、文化交往、城市设施、涉外服务’等6个方面,从‘硬件’和‘软件’双向发力,打造高品质国际新城样板,让越来越多的外籍人才在顺义投资兴业、安居乐业。”崔小浩表示。

  近年来,顺义区统筹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,全面优化空间布局、更大力度保护环境,新城建设焕发蓬勃生机。

  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,积极打造更便捷的交通。全区公路总里程近3000公里、公路路网密度全市第一,正在推进京密高速、R4线一期等重大项目,实现与中心城区、三大科学城的快速连通。努力建设更优美的环境。

  切实加强城市精细治理。一方面,以“网格化”管理为抓手,着力破解基层治理梗阻;另一方面,以“顺义好风气”建设为牵引,持续涵养城市文明新风。

  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聚力转型升级,争做农业发展排头兵。顺义粮食播种面积、产量等指标连续五年保持全市首位,“农林牧渔业”总产值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市前列。

  近年来,顺义区兜住、兜准、兜牢民生底线%以上投入到民生领域,“七有”“五性”评价指数稳居平原新城首位,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。

  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,五年来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20亿元,新增学前学位1.1万个、中小学学位2万余个,与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、北京市十一学校、中关村三小等9所重点名校开展合作办学,今年高考“本科录取率”、中考“高分段人数”均创近三年新高。加快推进医疗设施建设,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实现开诊,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开工。近五年新增养老床位1857张、养老服务驿站和老年餐桌118家,累计服务老年人240万人次。

  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,五年来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7万个,连续13年获评“北京市充分就业区”。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待遇”较2020年提高17%,为困难群体发放补贴超12亿元。竣工保障性住房3.8万套,“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”达93.85%、排名全市第一,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。

  着力统筹好发展和安全。牢记“首都安全无小事”的工作要求,持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,常态化做好城市运行保障,生产安全事故起数较2020年下降100%;深入开展“平安顺义”建设,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,“案件类警情”较2020年下降59%,社会治安环境持续提升。

关键字:

免责声明

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涉及作品内容、

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!